消失的三矶石散文

时间:2024-06-30 16:23:16
消失的三矶石散文

消失的三矶石散文

在诸暨枫桥镇东面,有一个地名叫“三矶石头下”。这里在枫溪江边,紧傍小天竺塔山,面对丹桂房彩仙;翠竹丛丛,绿水悠悠;古木虬枝,苍鹰雏燕;风景十分优美。

这里原来是枫桥一景:“三矶奇石”。三矾每矶十多吨重的大石头,累迭着高耸在路边的山坡上。石头微微向江上倾斜,突兀高立,危险吓人,的确是一处奇观;比绍兴的吼山云石要可观得多。

我小时候去枫桥,因为没有公路,经常要走过三矾石头下。走过时常常战战兢兢地望着路边山坡上那三矾高耸的巨石,唯恐它们倒下来。小孩子么,总是很怕死的。

关于三矾石头的来历,小时候听大人讲过一个故事。据说有一次有一位神仙化装成一个讨饭佬来枫桥考察民情。枫桥人都心地善良,乐善好施,使神仙大为感动。他认为枫桥山水虽然美丽,但似乎太平淡了一些。于是他把讨来三粒冷饭迭放在枫溪江边路旁的山坡上,立即化成了三矾高高耸立的巨石。从而使枫桥恬淡的溪山添上了一抹险峻的韵味。

这当然是一个神话传说,是不知那一代的枫桥人杜撰出来为自己的故乡脸上贴贴金的。大家都喜欢自己的故乡完美,喜欢自己的乡亲善良,这种美好的愿望是无足深怪的。

人们常说,人无千年寿,无常到时,功德圆满,驾鹤西去,魂归极乐。不幸的是,奇石也一样,无法永久;劫难来临后,身不由己,风光结束,粉身碎骨。

一九五六年大台风时,最上面的那矾石头被狂风卷下,跌落路面,滚下河滩。石头跌落时,气势凶猛,声震数里,附近的人家都胆战心惊,战战兢兢,吓得不轻。

从此三矾石只剩下二矾,天然的奇景落下了残缺,枫桥的许多人都为之惋惜和叹息。虽然有人说残缺的'美比完整的美更有价值,比方维纳斯,她如果不断臂,也许名气不会有现在这么大。可惜枫桥人不懂这种深奥的道理,他们依然长久地惋惜和叹息。只不过这是天灾,没有办法。

而聊可安慰的是,上天有好生之德,上天没有赶尽杀绝,三矾石虽遭天灾,但还剩下二矾,还有二矾巨石高耸在枫溪江边的山坡上,默默地上指苍穹,下俯大地,给枫桥的山水和枫桥的人民留存下些许骄傲。

而且那里的地名依然叫“三矾石头下”。

有一句俗语叫“天作孽,犹有救;人作孽,不可活。”三矾石的真正浩劫不在天灾,而在人祸。像五六年大台风这样的天灾,它还能幸存下来,苟延残喘;而到后来的人祸,它再也无法逃脱复灭的命运了。

一九六二年,正是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高高飘扬的年代;当时最响亮的口号是“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和“巩固壮大集体经济”。

“三矾石头下”所属那个大队有一次要造养猪场之类的集体设施,需要采一批石料;照正常情理,要到较远的山上去采。有一个“聪明人”发现了一个“多快好省”的机会,就是用炸药爆破三矾石。炸药一爆炸,炸碎的石头就临空泻落地面,不但节约炸药,而且节约运输成本,真正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人比喻“焚琴煮鹤,佛头着粪”是大刹风景的事。把天然奇石炸掉,去造猪场,也够大刹风景了。当时并非没有人反对,但反对者都只是“腹诽”而已;因为公开反对是要被扣上“破坏集体经济”之类的帽子而惹上麻烦的。君子避凶趋吉,大家都不作声了。

于是在爆炸的烟雾中,两矾巨石粉身碎骨;枫桥人引以自豪的天然景观“三矾奇石”从此后就荡然无存。

改革开放后,枫桥重整旅游景点。小天竺修缮一新,宋代的元祐塔大加整理,海瑞书写的“海眼”也重见光明。只有“三矾奇石”已无法恢复旧貌,策划者为此长长地叹息。

枫桥的溪山依然如旧,古塔苍劲挺立,繁花郁然怒放;枫溪江畔丛丛翠竹,彩仙山上声声杜鹃;夜晚,冷月下,竹林的密叶在切切私语,溪水在古树下呜咽似地流淌;上了年纪的人有时会遥指溪山松竹处,并说道:那是三矾石头下。

《消失的三矶石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