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大前程》读书笔记

时间:2023-12-30 08:47:13
《远大前程》读书笔记

《远大前程》读书笔记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何不写一篇读书笔记记录下呢?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书笔记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远大前程》读书笔记,欢迎阅读与收藏。

《远大前程》读书笔记1

匹普只觉得眼前的教堂一跃而起,天旋地转。那个凶神恶煞的逃犯紧紧卡住他的脖子,恶狠狠地把他推倒在墓碑上,嘴里说着吓人的话。那时年幼的匹普哪里知道,被迫为一个囚犯偷食物这件不光彩的事,居然改变了他的一生。

一诺千金的友谊

孤儿匹普自幼由姐姐“一手”带大,在脾气暴躁的姐姐的残酷统治之下,只有淳朴善良的姐夫乔给了他父亲般的温暖。沼地上的古炮台、火炉前的小板凳、打铁铺的风箱旁,都保存着他们在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只是当“好运”来敲门时,当匹普被未来上等人的生活迷得忘乎所以时,那位氤氲在烟斗雾气里少言寡语的铁匠,用他真诚的眼神默默支持着,也默默提醒着匹普——“我说,老伙计,我们永远是最好的好朋友!”

匹普飞黄腾达时,乔对他一夜暴富的生活隐隐不安,关心之情溢于言表;匹普一无所有,身患重病时,又是乔在床边日夜陪伴,悄悄偿清了他的所有债务。乔善良真挚的爱时时刻刻在匹普内心深处回荡,渗透了白纸铅字,如冬日穿透窗棂的三寸暖阳般散发出温柔且坚定的光。不仅引领匹普走出了良知泯灭的深渊,也引领着我走出功利与虚妄的诱惑。在书外旁观着匹普人生大起大落的我,不禁被这位来自社会底层的敦厚铁匠感动,为他祈祷。是爱,是关切,是一诺千金的友谊,能驱散所有悲凉的浓雾,变黑夜为白昼,变阴暗为光明。

前程似锦的诱惑

一笔神秘的遗产让匹普从讨人嫌的臭小子摇身变为村里人人巴结的年轻贵族。昔日无处不在的白眼、训诫和厌恶转眼间便化为赞美、讨好和奉承。被爱情和远大前程冲昏头脑的匹普并没有意识到周围乡绅们丑恶的嘴脸,自鸣得意的心情反而让他对老朋友乔和毕蒂冷眼相待。一颗过上上等人生活的种子在他的心底悄悄生根发芽。

匹普在伦敦过上了挥金如土的生活,也结交了形形色色的“上等人”。其中不乏善良热心的赫伯特,也有狡诈冷血的律师和傲慢狂妄的富家子弟。身处贵族生活中的匹普渐渐发觉,上等人并非如想象般清闲愉悦。对心上人的求而不得更是让他寝食难安。然而更大的打击随之而来。当一切虚幻的妄想如泡沫般破灭,当一切假象和谎言被击得粉碎,当他再次面对幼年的噩梦,当逃犯那双冰凉强壮的手再次朝他伸来……匹普从黄粱美梦中惊醒,却发现一切早就物是人非。他无法回到过去,更无法逃避现实。

失而复得的初心

随着逃跑计划的失败和遗产的充公,匹普再次一无所有,回到家乡。这次再也没有人向他献殷勤了,厌恶重新出现在村民的脸上。

在历尽一场跌宕的人生历险之后,感慨于世事凉薄、人情虚伪的匹普,在老朋友乔和毕蒂身边找到了慰藉。原来真正的朋友就在自己身旁,富贵时不怨,潦倒时不弃。沐浴在乔的爱意和人性的光辉之下,匹普那颗无处安放的挣扎的心,渐渐回归良知。尽管日后的生活风尘仆仆,艰辛漫长,然而这才是人生的正轨。都市虽好,却不是故乡。毕竟,心安即是归处。

沼泽里的雾气不再弥漫,天空中的阴云不再密布,当年的爱意也转变为亘古不变的友谊。书本内,匹普耗尽半生,终于完成了一次心灵上的远征,找回那颗蒙着尘埃的初心,拂去纤尘,洗净铅华。书本外,我跟随匹普走进他的精神世界,与他同喜同悲,共哀共乐,既为乔的友谊感动流泪,也为乡绅的虚伪愤愤不平。

合上书本,时光如同跨越世纪般漫长。我抬头,盛夏的蓝天仿佛永远不会结束,白云勾勒出一条望不见尽头的路。我知道,路上也许会有残酷和诱惑,永葆一颗洗去浮华的心,往往比任何幻想希冀都重要。

正如东坡之词所言:“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远大前程》读书笔记2

北大高材生写的那份控诉父母的万字长书,在社会上引起了轰动,与父母决裂事件,闹得沸沸扬扬。这可是北大高材生,海归博士,高素质人才啊!什么使得他这样绝情,与生他养他爱他,把他培养成人的父母决裂呢?

他说,因父母对他过度的关心,过度的操控,从小到大,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从来没有自主权,从来没有得到过正常的爱,他缺乏真正意义上的亲情,是情感上的“父母双亡”者。

我不否认他极端,但是,这是否也反映出我们社会上存在的某些问题呢?

作为刚出生的婴儿,我们就是一张待渲染的白纸,还没有能力做出选择,而用爱和教育去构图,是父母的责任与义务。

可是,父母也是第一次当父母啊!他们探索着,把自己认为最好的都给孩子。他们吃过没读过书的亏,就希望孩子能上学,取得好成绩;他们经历了物质匮乏,食不果腹的年代,于是便拼命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他们那时候受过许多罪,便不想让孩子受罪,宁愿自己再多吃点苦,也要给孩子创造最好的条件……

就这样,他们用自己的经验三观,肆意地去描画孩子这张白纸。他们认为,这就是爱,是他能带给孩子的,世上最好的东西。却唯独忘记去问,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孩子有什么想法。

我小时候经常听到的话是:你是小孩子,你懂什么呢?外边世界那么复杂,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只能做苦力打工,做苦力都不一定有人要。你选这个专业干嘛,将来不好就业,你去那么远的地方上学干嘛,人生地不熟,被欺负出点事我们也不能立即赶去……你不应该怎样,应该怎样,这是父母长辈对孩子说的最多的话,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句式。

这难道不是爱吗?是爱,可是有些怪!

当我读完狄更斯的《远大前程》,才明白,这些爱怪在哪里,什么叫合适的爱。

皮普是一个由姐姐带大的小男孩,姐姐脾气暴躁,爱打他骂他,而姐夫乔,很爱他,总是护着他。他交了好运,为了自己的前程,离开乔,乔没阻拦,也从未抱怨,他欠下巨债,又是乔,默默替他打理好一切。

而那个资助他的贵人,虽爱着他,但这爱的背后,有目的-把皮谱培养成一个上流社会绅士。他自己是个从小到大缺爱、混迹于街头与监狱,与一切美好事物绝缘的人,是皮谱唤醒了他心中埋藏的爱的种子。他开始资助皮谱,让皮谱学上流社会的礼仪,成为一个学识渊博又有身份的人。

那时的皮谱,一心都想成为上流社会的人,有了这机会,当然不愿错过。可自从过上那种生活,他再也不像在乔身边那样快乐。走着走着,他就成了别人的梦想,或者说是成为一个为别人实现梦想的工具。

同样悲惨的还有他深爱的埃斯特拉小姐,她被哈维莎姆小姐收养,被培养成一个没有心的尤物,成为复仇工具。据哈维莎姆说,刚开始,只是想单纯的给她疼爱,可渐渐地,她发现,这个孩子可以为自己去做些事,去报复那些自以为是的男人。

埃斯特拉如愿长成她期望的样子,可是,她却发现自己做错了,埃斯特拉连收养她给她爱的人都不爱。她控诉道:我明明是爱她的啊!

可是,这种爱,难道本身不是一种伤害吗?

……此处隐藏6986个字……。《远大前程》是他的主要作品之一。孤儿匹普从小由姐姐抚养,受雇于贵族郝薇香,并且爱上了她的养女艾丝黛拉,一心想成为“上等人”。他小时候好心搭救的一名逃犯在国外发财致富,为报答救命之恩,巧妙安排他去伦敦接受上等教育,进入上流社会。然而命运并不与匹普的希望接轨:艾丝黛拉另嫁他人,逃犯被擒、遗产充公,匹普的“远大前程”转眼化为泡影。整部小说情节扣人心弦又感人至深,希望由萌生而至幻灭的过程唤起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共鸣。不少西方评论家将其推崇为狄更斯最出色的作品。

《远大前程》的主题,是阶级印记。你在某一个阶级,就有某一个印记。你是谁?这个问题和你本身没有关系,和你的印记有关。这种印记是一种资格认证,你取得了这个资格认证就被这个阶级接纳。同时承认你有,或者应该有这个阶级所有的一切特征。

在《远大前程》里,他对郝薇香、康佩生这一批寄生虫作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同时用无限同情的笔触来刻划匹普、乔和毕蒂的高贵品格,真诚的感情。通过匹普对生活、对爱情所怀抱着“伟大的期望”的一一破灭,说明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任何侥幸的机会的。

《远大前程》的题材,有人说,有点跟法国伟大作家巴尔扎克的《幻灭》相似,因为两者都是描写青年人建筑在沙土上的“灿烂似锦”的前途最后如何破灭的故事。然而这主要是由社会现实生活本身所决定的,这里不存在谁模仿谁的问题。

狄更斯小说最大的特点,在内容上是以人道主义的观点为出发点,揭露资产阶级损人利已的丑恶灵魂,反映被压迫人民的悲惨命运,赞美劳动者的优秀品质。狄更斯的作品一向讴歌劳动者的朴实真诚,鞭挞有钱人的自私冷酷。在艺术风格上,常用讽刺、幽默、夸张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人物人性突出、形象鲜明。儿童视角我觉得更有特点,但人们谈论更多的是人道主义。

狄更斯这部小说的主人公匹普,也是个孤儿,他依靠姐姐的抚养长大。但姬姐对他很粗氮只有姐夫却处处回护他。在小时候,匹普曾经掩护过一个逃亡的囚徒。后来,他被镇上的一个神经质的地主贵族郝薇香小姐叫去伺候比给她消愁解闷。在那里,匹普见到了郝薇香的养女,美貌而又高傲的艾丝黛拉。匹普深深地爱上了她。他自伤形秽,为了要得到艾丝黛拉的爱情,他一心想做个“上等人”。匹普逐渐长大成人了,他当了干铁匠营生的姐夫的学徒,但是连年过节还是上郝薇香家去,思管这时郝薇香已经招艾丝黛拉送出国“接受上流小姐的教育去啦”,可是匹普却越来越热恋着艾丝黛拉。

就在这以后,有个曾经在郝薇香家出入的律师贾格斯,跑来找匹普和他的姐夫。说是有个不愿透露姓名的财主委托他通知匹普,“他将来可以继承一笔相当可观的财产”,而且产业的现主人还要他马上跟姐夫解除师徒合同,到伦敦去接受“上等人的教育”。匹普还以为这是出于郝薇香的主意,他的幻想可以变成规实了,自然全盘接受这种安排。匹普来到伦敦接受“上等人”教育的时期,艾丝撰拉又回国了,匹普又能经常和艾丝黛拉相见。艾丝黛拉若即若离、忽冷忽热的态度把个匹普挑逗得十分痛苦。但是匹普还是一厢情愿地以为这是郝薇香为了成全艾丝黛拉和他的好姻缘,给他的磨炼和考验,因此,还是苦苦地恋着她。然而不久,真相就大白了。有一天深夜,有一个人来找匹普,匹普在苍黄的灯光下认出此人就是他童年时救过的逃犯。原来就是这个逃到海外异国发财致富的囚犯阿伯尔。马格韦契暗中出钱要把他匹普培养成一个“上等人”。

他现在偷偷回国,就是想看一看他安培养的上等人现在出落得怎么样了。这件事完全和郝薇香无关。郝薇香所以一再找匹普去,让匹普和艾丝黛拉不断相见,无非是为了她在新婚的那天,就伤心地被人遗弃,现在要在两个无辜的孩子身上进行报复。郝薇香象斗怒蜂似的逗引他们相爱,然而结果却让艾丝黛拉嫁给不好的人,在精神上对匹普进行了无情的折磨。

按照当时英国的法拽逃往海外的囚徒重回本国是耍处以绞刑的。匹普干方百计张罗船只想把马格韦契送上去美洲的轮船,但结果被马格韦契的死对头,也就是过去教唆马格韦契犯罪后来却消遥法外的主犯康佩生所发现。他追踪前来,使得马格韦契没有逃成功。匹普原来心里所怀的巨大的希望、理想,终于全部破灭了:人家应许给他的让他成为“上等人”基础的财产,因为马格韦契身份的暴露而全部落空了。要不是匹普的好心的姐夫的支援,匹普最后还得被关进债务人监狱。

故事的结局是:匹普靠一个好朋友的支持,才在海外找到一点立足之地。十多年以后,他回国来探望姐夫。有一天,他去凭吊已经死去的郝薇香的庄屋,不料他在那里见到了已经寡居的艾丝熊拉,原来她也是来凭吊这座废墟的。最后,两个饱经沧桑的爱人,在互道“我们言归于好”中离开了这个富有象征意义的吞噬一切的废墟。

由此可见,狄更斯所以把这部作品定名为《远大前程》(或者译《伟大的期望》),这原是一句反话,在这里,所谓“伟大的期望”和“幻灭”原是一个同义语。

《远大前程》是狄更斯的一部有深刻社会意义的小说;它的艺术感染力是十分强烈的。尤其是,狄更斯善于用第一人称来叙述事件的由来和发展,更增强故事的真实感。这部小说在结构上也是十分严谨的。尽管登场人物不久但是这些为数不多的人物却都是互相关联的。这样就增加了小说内容上的丰富、复杂性。例如,匹普后来从逃犯马格韦契口里弄清楚,在结婚的一天把郝薇香抛弃的就是教唆马格韦契犯罪的康佩生,而康佩生又是同郝蔽香的弟弟阿瑟尔暗中勾结了来败骗郝薇香的;艾丝黛拉则是马格韦契的女儿。如此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显然使作品带有更多的戏剧性。

《远大前程》无论在思想内容上,无论在艺术手法上,都是狄更斯颇有代表性的作品。

《远大前程》读书笔记11

狄更斯笔下的人物神态各异,憎恶分明,生动感人,呼之欲出。

在《远大前程》中,人物性格特色的具体表现有:1、人物本质的确定化。如小说中勾画的郝薇香小姐就应当属于坏女人的典型。她从小娇生惯养,在结婚当天被新郎欺骗以后,就再也没有迈出家门,从此“向天下的男人复仇”似乎成了她生命的全部,自我也变成了一个十足的老怪物;2、人物的明晰性。在狄更斯的小说中,每一个人物都代表了某一类人,反映了某一类人的共性。如贾格斯的形象就充分反映了当时伦敦社会的律师形象;3、深厚的人性内涵。狄更斯十分善于挖掘人物身上隐含的人性因素,并经过它们来反映人性中某些普遍性的倾向和规律的东西。乔大嫂在遭受歹徒袭击、瘫痪在床以后性情变得温和,临死前还依恋地拉着乔并请求他的原谅;对于郝薇香小姐的刻画更是入木三分:

“她刚才一向没有正视我,此刻才第一次转过面孔来望着我;使我大为吃惊的是她这时跪在了我面前,对着我举起合着的双手,这简直使我惊骇万分。…眼看这一位生满白发、面孔枯瘦的老人竟然跪在我的脚下,这使我全身颤抖起来。我请求她站起来,伸开双臂去扶她;可是她只是抓住我的一只她能够抓得着的手,并且把她的头倚在我的手腕上,悲伤地哭了起来。从前我从来没有见她流过一滴眼泪;此刻我无言地俯身看着她,心中暗想,让她痛哭,哭去她深藏在心中的痛苦,也许对她倒有益处。她此刻已不跪在地上,而是跌坐在地上。“哦!”她绝望地叫道,“我竟做出这种事来了!我怎样做出这种事来了!”

这样的描述对于人性的揭示给读者带来的震撼是巨大的。

《《远大前程》读书笔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