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美与共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美美与共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美与共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问题探讨,认识文明对话的内涵及其意义。
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情感经历和已学过的指示,表述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重难点: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难点:理解作者“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世界大同”的思想。
教学参考语文教学参考书鼎尖学案
教学过程设计
一、作者及背景介绍
1.作者介绍:
费孝通(1910.11.2~20xx.4.24)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第七、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汉族,江苏吴江人。1944年费孝通访美国归来后不久,参加中国民主同盟,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曾任清华大学教授,著作有《生育制度》、《乡土中国》及译文《文化论》、《人文类型》、《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等。
2.写作背景:
1990年12月,在就“人的研究在中国——个人的经历”主题进行演讲时,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总结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一处理不同文化关系的十六字“箴言”。
二、字词积累
1、字音字形
2、成语积累
截然相反:
妄自菲薄:
井底之蛙: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和而不同:
相得益彰:
4、近义词辨析
包括包含包罗
考察考查
攻击攻讦
三.教学过程:
1、整体感知: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是我国知名社会学者费孝通晚年社会学思想的核心部分,是对中国文化面临的种种挑战的应对方针,也是人类文明出现的种种危机的化解方剂,有其重要价值。
2、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2)实现“美美与共,世界大同”理想的前提和艰巨性。(总论点)
第二部分(3-6)实现“美美与共”境界艰难和可能。
第一层(3)具体分析达到“美美与共”境界艰难的原因。
第二层(4-5)正确地对待本土的历史文化和外来文化-------解决问题的关键。
第三成(6)实现“美美与共”设想的可能性。
第三部分(7)促进人类文化心态的深刻变革,建设“和而不同”的美好世界。(归纳、收束)
四、小结
学生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识
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小组讨论,理清文章结构,并讨论议论文一般结构特点
课外作业完成学案练习
美美与共教案2
1.熟读课文、积累常见词语
2.分析课文论述思路、论证方法。
3、理解作者的大同社会理想
分析课文论述思路论证方法理解作者大同社会理想
阅读讨论
1
(A)学生阅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注释,了解作者,解决字词,思考下列问题。
1、导入新课
我们同学学习历史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曾经有很多仁人志士提出“大同社会”的理想。由于各种原因从来没有实现过,这种美好的理想难道就只是空中楼阁?如何实现它?今天我们学习课文或许可能给予一种思路。
(板书课题)
美美与共
谁能解释一下两个美”?
课题是从哪里来的,几个“美”分别如何解释?
2、认识作者
费孝通
江苏吴江人,社会学家。
(B)3、词句积累。
谦逊
欺凌
妄自菲薄
纷至沓来
相得益彰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修已而不责人
(C)(一)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
1、处理好不同文明之间关系的条件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2、人们很难接受不同文明共存的原因是什么?
3、我们如何对待本民族历史文化与外来文化?
4、如何实现人类能够生活在一个“和而不同”世界上?
(D)(二)梳理论证方法
5、在论证“人们很难接受不同文明共存的原因”用了什么谁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
6、引用论证是在论证哪一问题时采用的方法?
(E)老师点拨:
第一部分,实现“美美与共,世界大同”理想的前提和艰巨性。
第二部分,实现“美美与共”境界的艰难和可能。
达到“美美与共”境界艰难的原因;
正确对待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
实现“美美与共”设想的可能性。
第三部分,促进人类文化心态的深刻变革,建设“和而不同”的美好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