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反思

时间:2023-12-01 08:47:24
关于化学教学反思

关于化学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化学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化学教学反思1

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上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

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要会对所学知识能应用于解决具体问题,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教师不但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还要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提高。

初高中衔接要做好教材的衔接,教学方法的衔接以及学生学习方法、学习心理的衔接。本文谈谈自己在高、初中教学衔接方面的想法及做法。

一、教材中知识的承继和衔接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因此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熟悉初、高中全部教材的体系和内容。明确哪些知识点在初中已经基本解决;哪些知识点初三教材中出现但中考不做要求,高中教材中没有出现但做要求;哪些知识点在初中未解决,应在高中拓宽和加深,做到心中有数。初、高中教材衔接要注意把握时机和尺度,通过相关知织的衔接要让学生能从更高层次上来准确理解初中化学知识,要力求做到对今后学习化学有所帮助。

二、教学方法的衔接

进入高中后,教师要抓住学生生理从少年向青年转变,学习心理自“经验记忆型”的被动接收知识向“探索理解型”主动学习知识的转变时期,在教学方法上则应更多地采取启发式,激发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

1.为了能顺利地开展高一年教学工作,教师应在通览教材、大纲的同时,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搞一次摸底测验,了解学生学习的现实情况。摸清高一新生的心理变化情况和素质情况。对过渡阶段必须采取有力措施,让学生尽快克服心理障碍,鼓励学生经常反思自己,改进学习方法,以在较短时间内改变学习上“不适应”的情况。

2.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科素养。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思维的动力,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高一新生正处于不成熟

向逐步成熟的过渡阶段。一个实验、一个人、一件事、一本书都可激发起他们心中的热情。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要发挥实验的优势,使学生一开始就“迷”上化学,并将学习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同时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图表、图片、教学模型等直观材料,结合当前社会热点,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经济有着重要的联系,以此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觉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要学好化学必须有脚踏实地、勤奋苦读的态度。

3.善用启发式教学。不管采用什么教学程序和方法,“启发式”都是必要的。因为它使教学过程成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培养良好的习惯,发展思维能力。高一时,教师要注意对学生阅读习惯,作业规范,实验规范的教育。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中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渐提高的过程,不同阶段不同教学内容担负着培养不同种能力的任务,教师应抓住各种场合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

三、学习方法的衔接

高一年教师有责任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使之适应学习,学习方法的正确与否是决定能否学好化学的重要一环。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是一项艰苦的劳动,要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决不能操之过急。在高一对学生铺设的问题台阶不要一下子就很高,要使他们能上得去,以防发生两极分化。要通过耐心细致的引导,教会学生从比较中学习,发现相似,寻求规律,逐步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严密性。在做和练中,不断找出好的学习方法。课堂上教学生学会某些知识,是为了课外学生会学更多的知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应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应结合课本各内容给学生各种知识予具体指导。

以上有关高一与初中教学各方面的衔接问题,应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其内在联系。教师要做到学习方法的指导贯穿于课堂教学中,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关于化学教学反思2

《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从内容上看,不存在什么难点,但这内容是溶液的开端,也是对后面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的重要基础,也为下学期酸、碱、盐这重要内容打下基础。所以,这个开头如果开得好,对后面的学习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对此也不能掉以轻心。身为一名四年教龄的我来说,没什么经验,很多方面还是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借着这次与省名师工作室交流这个机会,我确实收获颇多:

一、我应该继续保持的方面:

对于这一节课,大家的评价也很中肯,没有过多的吹捧。对于教学设计中的活动设计,获得大家一致通过,如导入的游戏——鸡蛋上浮,最后等量的溶液与固体同时与盐酸反应的实验等等。一个个的实验可以让学生在整节课中不会过于单调。除此,上下过渡流畅,课堂衔接好;讲练结合,练习适中,针对目标;以上都是我应该在往后的教学继续保持的优点。

二、 我需要不断改进的方面:

各位名师和专家的指导下,提出不少让我继续进步的建议:

1.概念构建——本节课的重点呈现是我们工作室上一届的成功展示概念构建。对于溶液来说,学生并不陌生,但是让学生得到溶液的形成过程的描述、均一性和稳定性的特点并不容易,必须在此下功夫。课堂上我必没处理好溶液的形成过程,而是急于让学生得到。其实这是构建中的一难点,我可以先得到这一过程,而通过不断地补充实验让学生理解。这样的效果可以更直观。

2.溶液命名——对于常见溶液中,溶剂是水的命名规律并没有处理好。这个内容处理方法可以更加直观,从开始常见的溶液命名出发,通过对比找出差异,再得到规律的处理,可以大大降低难度。

3.后半段学生的忽略,没有给予过多的思考时间给后半段的学生,他们的回答问题的机会少,没有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情况。

4.评价单一——尤其是语言的评价,过于单一,缺少表扬和赞美的语言。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知识上的小细节没有注意到位,语言严谨性有待提高,如澄清石灰水的溶质为石灰、波尔多液是溶液等。总而言之,这一节课让我一下成长了,我必须正视自己的不足,不断改正,不断进步。同时,也感谢当天**省***名师工作室和***名师工作室各位名师、成员对我的指导和帮助,也希望以后类似的活动可以多多组织。

关于化学教学反思3

一、实际教学中的困惑

1、教材的问题:①教材内容多而杂、教学要求浅而泛、知识主线散而空。而各类评价性考试内容实而精、试题 ……此处隐藏24595个字……样,可以给予学生更多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由于其确实可以有效地改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益,被越来越多的化学教师所采用。但是,是不是多媒体网络就可以完全替代常规教学成为课堂中心?教学手段现代化了就等于教学效果现代化吗?不少化学教师对多媒体这一课程资源的利用存在着误区。比如在高三复习课上,不少的老师把旧的教学方式——知识点要点、解题过程等毫无变化地设计在课件上,而且没有留足够的时间给学生思考,就将幻灯片一晃而过。这种直接将知识“灌”给学生的做法,既没有发挥多媒体的作用,也没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如果课堂上长时间、大容量、过多过滥地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甚至是课件的展示盖过对学生解题思维的引导,而教师没有时间搜集学生反馈的信息,学生也来不及对知识内容做出深入细致的思考的话,那么,如此喧宾夺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就难于实现。因此,形式新颖的课件设计虽能为课堂教学锦上添花,但教师还应尽量避免舍简求繁,课前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准备课件,课堂上过分强调形式和过分依赖课件,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和教学根本目标的达成,从而导致课堂教学的无效性。

(3)淡化“教授——注入”教学方法,制约着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但并不意味着化学课堂教学中“教授——注入”教学模式就再不符合时代潮流,再不适应时代要求了。而今在各种公开课中却可以看到“教授—注入”教学模式正在被化学教师们所淡化。其实新课程并不排斥必要的“讲授——注入”,而是对讲授——注入的要求提高了,教师要在深刻理解教材教学目标、重难点知识、教学生成过程等相关学科基本要求后,深挖教材知识的内涵和外延,选择关键性问题、重点问题,切中要害、一针见血地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讲授注入。

实践教学活动表明,“教授—注入”教学模式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会是课堂教学模式中其他教学模式不能替代的,传统的往往是最优秀的。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师也是课堂教学的“最大主角”。特别是使用了新版本的新课程教材后,高中化学实际教学已呈现出新教材的知识点在连贯性、系统性方面很薄弱。尤其是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中,建构知识结构、理清知识脉络、弄明重点和难点,使知识结构化和系统化,“教授—注入”教学是不可替代的。

总之,要实现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把握好课程的教学要求,根据教材内容,合理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学情清楚,目标明确,过程简约,方法适宜,顺学而导,是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保证。课堂教学有无效益,也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教的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主动并及时去分析教学中的无效行为,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真正做到从无效教学到有效教学。

关于化学教学反思13

心得一:强化基础。不要“死记硬背”

复习时,紧扣目标,抓住基础知识、重点内容,以身边化学物质的性质为中心进行复习。

心得二:适当训练。不要“题海战术”

复习时,要想将复习状态调整到最佳状态,创造一种适当紧张的应考氛围,就要要求学生持续不断地做适量的练习,避免“题海战术”,费力效果差。

心得三:重视课本,不要“好高骛远”

通过课本复习,将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并在在教材基础上适当的拓展和深化。连教材的基本知识都不会,何谈做题。我们不要“抓了芝麻,丢了西瓜”,做这种得不偿失的事情。

心得四:练讲兼顾,不要“重练轻讲”

讲评首先要及时,要进行“归纳式”的讲解,要讲学生的易错点,要讲重点,要讲解题方法,抽取解题规律,要一题多变,要多题一解。

心得五:注意反思,不要“食而不化”

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得与失,反思自己失误的原因,反思自己不会的原因,作好记录,然后在就症寻因,查缺补漏,解决问题。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能力将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心得六:激活课堂,不要“一成不变”

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变换和调整自己的复习方法和策略,课前讲讲时政,新闻、笑话、读读勤奋学习的案例。课上要激情饱满,课下与同学拉生活、谈谈心。

心得七:关注热点,不要“熟视无睹”

把握中考热点问题,如环境保护和水污染、大气污染、臭氧空洞、酸雨、温室效应、白色污染、土地沙漠化、能源危机和开发新能源问题。

心得八:调整心理,不要“心浮气躁”

教师要指导学生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适当的增加睡眠时间,加强营养,保持充沛的精力和体力。复习上要做适当的几份近年的中考题,使思维和做题的速度保持连续性。要将心静下来,沉下去,遇到问题要多动脑您想一想,不要急于动手。

关于化学教学反思14

4月29日,我在178班上了第三单元复习课。复习课的模式是我们组自去年开始探索的“先进行课前诊断,根据诊断结果展开课堂复习,一段时间后再把课前诊断中出现的错误改头换面再次检测。”

4月28日用15分钟检测(使用单元自查),收了1组半学生(16份)的试卷批改、统计。从诊断结果来看,该班学生对于微粒的表示法、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物质的变化这两个方面的知识漏洞较大,对于原子结构的认识尚有一定遗漏。因此我制定的教学目标为:1、认识原子的结构,了解核外电子排布的知识。2、认识构成物质的微粒,掌握微粒的表示方法。3、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物质的变化。

前面的复习课都在用这种方式,学生已适应。授课方式还是我惯用的一对一地提问交流,提问中发现问题,再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我一般会提问课前诊断中出现错误的同学)。学生在课堂表现得很积极、踊跃,特别是砸金蛋一环节很受学生欢迎。一节课下来,我在同学们脸上看到的是意犹未尽、是喜悦。他们的表情告诉我,我的教学目标达到了。

去年我们第一次尝试,吴老师听课后肯定了这种做法,给了我们前行的信心。今年,我们依然坚持,相信会做得更好。

关于化学教学反思15

本周完成了第四章课题四化合价和化学式的教学,同时进行了月考。

元素的化合价这部分内容枯燥乏味、抽象、难以理解,不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化学式的计算上,由于计算是学生最感困难的学习问题,加上课堂教学的内容比较多,进程比较快,学生练习相对较少,不利于部分后进生对计算方法、格式的正确掌握和巩固。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除了要理解外,更需要记忆。首要的便是牢记常见物质的化合价口诀,并能根据化合价口诀判断物质化合价,写出相应的化学式。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及考试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教学中要注意梯度,新课教学中只要求学生知道“是什么”就可以,不要一味追求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充分分析学生的认知基础,注意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要采取讲练结合的方法,达到练习巩固的目的。化学式的计算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化学计算,题目可千变万化,但依据只有那么几条。所以,解决问题的关键还是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规律,然后在运用中逐步完善,逐步提高,千万不要拔苗助长,急于求成。

《关于化学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