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说课稿范文汇编9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课稿 篇1一、说教材
本课教材选自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第九课第一框,我觉得本课内容的设计是针对青少年在“我长大了“的心态的促使下,开始关注社会生活的更广泛的领域,也开始接触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社会是复杂的,而青少年的识别能力较弱、自控能力差,所以会受到种种侵害。本框主要以实例介绍了在日常生活中,中学生可能受到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和意外等方面的侵害;指出虽然我们能得到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保护,但学会自我保护是十分必要的。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学会依靠家庭、学校和社会保护自己,学会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青少年学生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存亡、民族的兴衰,而通过课前调查,我了解到部分学生判断来自各方面侵害的能力差,缺乏自我防范和保护意识,不了解维权途径。因此帮助学生提高判断侵害能力,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掌握维权途径,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就成了本课的一项重要任务。
综合以上两方面,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身边存在青少年受侵害的现象以及了解身边的保护,特别是我国法律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特殊保护。
能力目标:学会认识和判断面临的不法侵害行为,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追求安全而充实的初中生活,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和勇气,学会依靠家庭、学校和社会保护自己,并学会自我保护。
教学重点——辨别身边的侵害。
教学难点——身边的保护,学会自我保护。
二、说教法和学法
说教法。
1、直观教学法,通过图片的直观呈现,让学生在对图片的分析后认知身边所存在的侵害,切入主题。
2、案例教学法。通过小品——《我也要上学》展示案例,设置情境冲突,引起学生的思考,在分析和研究案情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身边的保护,并进而培养学生正确的掌握对待侵害的方法,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3、情境教学法。通过案例分析、人生AB剧等形式,设置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加深对知识的感悟、理解,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
4、活动式教学。本节课设计了一个小品——《我也要上学》,课堂的表演即小品是促进学生对教材进行全身心感受的有效手段。它能兼顾认知、情感和身体运动这三大领域,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同时在教学中,让学生上台表演,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才华,对培养学生发展性能力有很大的作用。通过人生AB剧的形式,使全班同学都参与到对AB剧的分析中,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能达到教学目的和效果。
说学法。
1、合作学习法。不仅局限于小组的合作交流,把它扩大到全体学生的合作,大家合作来帮助解决一个问题,使学生在思想的撞击中产生智慧的火花,引发更多更深的思考与研究,以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2、参与学习法。正如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教师要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眼睛",在教学中尽可能多地制造参与机会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在快乐和谐、富有成就感的教学激励中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三、说教学程序
响应本次教学改革,根据我们组的具体情况确定的教学改革方案对课堂教学确定是“5+25+5+5”的模式,即5分钟的复习导入,25分钟(或30)的新课教学,5分钟的巩固提升即能力提升篇,5分钟的作业。据此,我总体的设计思路如下:
复习导入后,新课的教学分为两大块,青少年身边的侵害和保护,侵害来自四个方面,同时剖析这种种侵害给青少年带来的伤害及造成侵害的原因;重点是放在第二部分身边的保护,引发学生对整个社会的认同感,突出自我保护,促使学生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和勇气。
具体步骤如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设计情境,元旦老师收到了很多祝福的信息,也收到了一条特别的信息,引起学生的注意,导出这是一个诱惑,通过设问老师该怎么办,让学生再次明确拒绝不良的诱惑,以此来巩固旧知。
(二)、新课教学设计如下环节:
第一环节:直观的图片呈现,让学生对图片进行简单的分析后,认知青少年身边存在的家庭、学校、社会和意外事故等四个方面的侵害,切入主题。故事你我说,通过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讲述身边的故事,进一步感受种种侵害,有亲身的体会就很容易能描述出侵害给青少年所带来的伤害,再由此进一步剖析出现这种种侵害的原因。
第二环节:学生表演小品《我也要上学》,通过小品中陶源这个案例的分析,让学生明确,在我们遭受侵害时,可以寻求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保护,必要时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同时这又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中掌握知识。
有了这种种保护后,青少年就能健康成长吗?很显然学生能够表明自己的观点,这样就得出了本节课的一个难点——自我保护,基于学生对自我保护的理解不够,所以展示了FLASH《自我保护问答歌》,通过这直观、形象的影象资料让学生进一步感知自我保护,并学会自我保护,教会学生假如遇到侵害时,拨打相关电话实施自我保护。
第三环节:自评质疑。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感想,说出自己的困惑,让全班同学合作交流来解决困惑,这样既给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自己体验,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增强了他们的学习的自信心。
(三)、巩固提升,感悟升华。
主要是采取了人生AB剧的形式,剧中小强的遭遇都来自于生活,使全班
同学都参与到对AB剧的分析中,使他们在轻松的气氛中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其中,这样无形中巩固了知识,也培养了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判断和分析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使得他们学会了自我保护,提高了自我保护意识,达到本课的教学目的。
四、教学反思
1、 本堂课我认为学生学得也很轻松,营造了和谐的教学氛围。通过图片、小品、人生AB剧等形式,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具体了,使学生对本堂课感兴趣,选取的事例接近生活,学生有话可说,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 本节课的教学不错,学生都是从自己身边的事情谈起,特别是教学环节中的“故事你我说”,学生敞开心扉谈自己及身边人所遇到的不法侵害,谈该怎样解决,这远比老师教授的知识要强,学生有了体验和感悟,也是一种经验交流,做到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又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3、 在本堂课中我鼓励学生勇于 ……此处隐藏11325个字……作品的意义呢?具象艺术的记录功能和社会干预功能这两个主要功能就为我们认识和分析它的形象和主题(内容)奠定了基础。具象艺术的意义首先表现在它的记录功能上,它是我们认识当时社会各方面的最重要的形象依据。使我们可以认识当时的社会和艺术的思想与观念。另一方面,具象艺术又以真实、生动而具有个性的艺术形象直接作用于我们的视觉,并由这些形象构成的故事、情节或主题影响我们的价值判断,从而产生认识和教育意义。
四、课堂小结:
把这一节课所学的知识点作一总结,重点强调在具象艺术作品中的典型形象与典型环境的塑造问题。
五、板书设计:
通过多媒体直接展示,首先展示本课课题,然后分别展示具象艺术的特点,评价具象艺术的意义并穿插部分美术品图片介绍。
说课稿 篇8《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篇课文是一首歌词,语言凝练、生动,草原的美以及草原人民深切的爱都浓浓地融于其中。词作者火华曾经感慨地说:“1975年我随兵团来到向往已久的锡林格勒草原采访,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草原,草原美景如画,蓝天、白云、绿地,风吹草浪,鲜花点头微笑。它那么坦荡,辽阔,让人的心灵得到净化,大地万物都包容于此,真有一种想喊想唱的冲动。我并不是在草原长大的,但是对它的向往、新鲜感和亲切感,到后来的熟悉感,让我真正觉得草原就是我的家。”为了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草原这份独特的美,感受到牧民对草原那份深切的爱,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认识5给生字,会写7个字。
2、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感受草原人民对这片神奇的土地的深切的感情。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通过诗歌,感受牧民的幸福生活,产生热爱草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结合诗中出现的拟人、比喻等句子,体会草原的美,牧民的幸福生活。
教学难点:
理解“牧民描绘幸福景,春光万里美如画”的深刻含义。
由于学生基本上都没有去过草原,对草原不了解。因此我对本节课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具体流程为:
一、歌曲引领,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生边听边想,这首歌是你想到了什么?
2、你去过草原吗?能不能描绘一下你印象中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
3、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体验发现。
教师配乐朗读,生边听边感受。
三、图文并茂,置身草原。
1、从题目当中你知道了什么?草原究竟美在哪呢?谁能说一说?
2、找出文章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3、读书后的词语,想象画面。
4、指导感情朗读。
四、难点突破,拓展延伸。
1、幸福的生活哪里来?体会“牧民描绘幸福景,春光万里美如画。”的含义。
2、请你做小导游,介绍美丽的草原。
五、总结学习,课后拓展。
本课的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注重课前的准备工作,让学生听歌曲,并让孩子说一说印象中的草原的样子,为学生想象,体会草原的美丽景色,感受草原人民对草原的热爱奠定基础。
2、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让孩子们和同桌交流识字方法。目的是让学生牢固地掌握生字,落实基础的字词。
3、注重教师的引导作用。因为歌词是抽象的,学生的语音积累有限,能感受到草原的景象,但未必能用生动,准确的语音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所以,教师的语音才力求丰富、准确、富有感染力,是学生受到熏陶。
4、在聆听与欣赏中感悟诗歌,培养学生表达独特见解的能力。学会聆听、学会欣赏,从中感受草原的独特的美。
5、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孩子们读词想象画面,结合画面,反复读文,在读种思考,领会,提炼,进一步落实能力目标。
6、注重拓展练习,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课堂要成为一扇窗,打开它,可以看到五彩的世界。只有我们愿意动脑,就能看出最美的花朵。
说课稿 篇9一、紧扣特点,说教材。
《母鸡》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走进本单元的课文就是走进了“作家笔下的动物”的专题。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感受作家笔下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比较一下课文在表达上的不同特点。《母鸡》的作者老舍,通过描写对母鸡看法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我把教学目标定位在:
1、自由认读“反抗”、“没完没了”、“欺侮”等生字词,继续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习惯。
2、通过前后对比,抓关键词品读等方法,感受母鸡“负责、辛苦、勇敢、慈爱”的形象,体会作者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前后对比,抓关键词品读等方法,感受母鸡“负责、辛苦、勇敢、慈爱”的形象,体会作者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二、促进发展,说教法。
叶圣陶说过:语文教学最基本的方法是读,最好的方法还是读。本课教学我采用了“一法为主,多法相辅,优化组合”的策略。以读为主,紧紧抓住课文描写母鸡“负责、辛苦、勇敢、慈爱”的句子,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理解,读中悟情。把创设情境、引导想象,多媒体演示等方法与读相结合,通过自由读、范读、赛读、反复导读等方式把课堂推向高潮,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情感的陶冶、语感的培养。
三、培养能力,说学法。
掌握学法是学生打开知识宝库大门的金钥匙。本课教学我主要渗透以下学法:
1、重点词品读、批注法。
《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阅读教学提出的目标之一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基于此课程理念,本课我着重培养学生找关键词,并通过关键词感受母鸡负责、辛苦、勇敢、慈爱的形象。同时引导学生在课文空白处批注上自己点滴的阅读感受。
2、合作交流法。
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碰壁或产生片面的看法。因此,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我安排了合作交流。通过生与生、组与组、师与生的多边合作,学生的认识得到了互补,智慧得到了递增,思维不断引向了深入。
四、循序渐进,说程序。
本课教学分五个板块进行教学。这五个板块分别是:
1、谈话,引入课题。
2、初读,整体感知。
3、品读,感受母爱。
4、拓读,升华情感。
5、细读,领悟表达。
自主选择作业:
1、积累课文优美句子。
2、课外阅读曹文轩作品《痴鸡》。
3、前三段任选一段进行改写表达作者对母鸡的喜爱之情。
总之,本课设计以读为本,以情为线,从引导学生读通课文,了解大意,到感受母鸡伟大的形象,再到学习课文的表达特点,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文章内容到形式,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