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说课稿范文汇总九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说课稿 篇1《相约世博会》是《品德与社会》(上教版)三年级第二学期第二单元《上海在前进》中的第四篇课文。在本单元前面三课学习中,学生通过对黄浦江母亲河两岸的变化与发展,感受到上海前进的步伐。当时编写课文时,世博会还没有开幕,今天世博会已经开幕,媒体的重复宣传已经让学生对世博有了朦胧的认识。所以今天上这篇课文时我对教材内容作了一定的补充,对教学目标也进行了适当的调整,教学目标如下:
1、 回顾世博会开幕式,体会开幕式的喜悦、激动与自豪。
2、 通过浏览展馆介绍,进一步了解世博会的意义。
3、 通过浏览图片,感受世博会给上海带来了新机遇。
4、 展望世博美景,学习做一个可爱的世博小东道主。
教学的重难点在于通过浏览展馆介绍,初步了解世博会的意义。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我采用了媒体教学法与启发教学法以及实践体验法相结合的方法来展开教学。让学生通过探究讨论达来获得新知,激起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这样四个环节的展开教学:
首先是引新环节,通过回顾世博会开幕式,让学生体会开幕式的喜悦、激动与自豪。
其次是明理环节,抓三点来理解世博的意义:世博让世界让中国了解世界;世博让世界了解中国;世博让世界了解上海。
学习第一点以小组为单位,上网浏览各国场馆秀。通过看场馆,做浏览报告的方式来达到目标。
学习第二点通过看场馆,完成竞赛题来达到预设的目标。
学习第三点通过看图片,来了解上海的变化。以“谈体会”的形式,让学生在全面了解世博会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世博的意义,感受世博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
接着,是导行环节。大家都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所以我先树立社会榜样,看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是怎样迎世博的,再看身边的小榜样,激起学生争做可爱的世博小东道主的热情。
最后总结全文,先运用一段评论点出这是一次了不起的盛会。再激励学生要继承世博成果和精神。
希望整堂课能给听课的老师及学生带来美好的感受。
20xx年5月17日
说课稿 篇2教材解读:
《10的游戏》是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单元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内容。本节课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与10有关的加减法。
2、从实例除法,列出形如□+a=10的式子,并求加数;会从实例出发列出形如10-□=b的式子,并求缺少的减数。
3、自主探究,发现规律。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掌握与10有关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和是10的加法;被减数是10的减法。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学情分析: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目前已经基本掌握10以内数的分拆,也已经学习了加法、减法、加与减以及看数射线做加减法。本节课主要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生动形象地体会加减法,熟练掌握与10有关的加减法。
目标定位:
本节课我安排了破译密码游戏创设情景揭示课题,之后又有投球游戏、掷双色片、小矮人喝饮料等生动地引入加减法计算。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以及感受学习数学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符合一年级小朋友的年龄特征。其中为了避免出现有的孩子吃不饱的现象,设计练习让学生寻找在加减法中存在一些小秘密,让学生自主探究规律。
策略选择:
1、用破译密码、投球游戏揭示课题,引入与10有关的游戏,激发学习热情。
2、用双色片游戏让学生自己摆一摆、翻一翻,在自主探究中体会10的各种分拆。之后配上相关加法练习,加强学生计算能力。再引导学生发现加法游戏的小秘密,发现加法中的规律。
3、用数射线、小矮人喝饮料引入10的减法,再配上相关减法练习,加强减法计算能力。让学生尝试自主发现减法中也有小秘密。
4、巩固练习,利用小火车继续加强与10有关的加减法,进一步体会10的分拆。最后设计我能行的环节,加强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练习设计有层次,满足不同学生需求。
说课稿 篇3尊敬的领导、老师:
大家好!下面我把这节作文指导课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流程向大家说一说。
首先说教材分析
作文重要,作文难教,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教会学生写作文的方法,是我们所有语文老师的愿望。新课标指出:高年级写作教学,教师应“创设情景,激发情感,引发学生写作兴趣”,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因此,结合新课标,我设计了这节游戏作文课《魔术表演》,游戏作文它有一个好处,是让学生写片段,几个片段下来,一篇文章就好了,这使学生感到作文不难,而且还很有趣味。需要特别声明一点,本节作文课中我指导学生写的是一个片段,第二次魔术表演过程,不是写整篇作文。
下面说教学目标
在经过认真思考、反复揣摩之后,我确定了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进行生动、具体地描写了。
3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养成学生修改作文的好习惯。
其中,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进行生动、具体地描写为重点。难点是: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的能力及写作能力。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因此,我为学生留出表现空间,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素材。为了追求实效,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如下环节:
上课伊始,我对同学们说:“我们一起来玩一个魔术”,同学们的注意力马上集中起来了,对整堂课的学习充满期待。接下来第一个环节:我交待了 魔术表演前的相关事项,并提醒学生,接下来的魔术表演不仅是“玩”,还有任务,看完之后“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用一段完整的话说出来”,这样学生就会有意识的注意观察,不会只看热闹了。
第二个环节:魔术表演的过程。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两次魔术表演。第一次魔术表演我让小助手放硬币,并让一位同学蒙住我的眼睛,五秒钟倒计数后,我开始找硬币,在找硬币过程中为了积累素材,让学生有话可说,我设计了几个动作和表情:先用手敲杯子,当敲没有硬币杯子时,我脸上显出疑惑的神情,而当敲到有硬币的杯子时,我马上喜笑颜开。接着我在杯子上方划了几圈,然后双手合十,似乎在祈祷什么。第一次魔术 ……此处隐藏8989个字……酸的结构和功能等三部分内容。它是建立在前面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与蛋白质的基础上来探究的,也为今后学生学习《遗传与进化》这一版块奠定了基础。
2、 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说出核酸的种类,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以特定的染色剂染色,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2) 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学生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究的精神。
3、 教学重点
本节教学重点是核酸的结构和功能。在初中学习有关细胞的升华的内容时,学生已经知道了细胞核内具有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DNA。但是受认知水平的限制,学生还不知道DNA的结构,因此在讲述核酸的结构时,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利用学生现有的化学知识,让学生看懂脱氧核糖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结构图解、DNA和RNA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图解以及核苷酸长链的特点,为《遗传与进化》模块的学习奠定基础。故为本节的重点。
4、 教学难点
本节教学难点是“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由于高中生具备了一定的认识能力,他们对事物的探究充满激情,但往往对探究的目的性及过程、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故“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为本节的教学难点。
二、 说教法
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本节课主要采用探究法、实验法、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习热情,并遵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规律。
三、 说学法
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去发现知识,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通过课上的探究活动,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体会学生间合作的魅力,尝到探究性学习的乐趣,同时也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并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基于以上对教法和学法的分析,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程序:
四、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通过问题讨论——DNA指纹法在案件侦破中的重要用途,提问“为什么DNA能够提供犯罪嫌疑人的信息?”、“那么什么是DNA呢?通过预习,同学们知道DNA就是核酸,那么核酸是不是就是DNA呢?”从而引入新课“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的学习,唤起学生对遗传物质的记忆,激发学习兴趣,为下面学习其他内容奠定基础。
2、引导探究,新知学习
接下来设疑:核酸分成哪几类?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来激发学生的探究x望,指导学生对“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进行探究”
首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同学间进行相互合作,最后提出问题“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情况如何?”然后依据所探究的问题可以进行师生互动、生生合作进行讨论。
依据讨论的情况,我会提出“既然物质存在,那么就可以被检验存在”的观点,提供指定的实验器材及材料用具等学生可以根据“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染色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 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原理设计出以下实验:
(一)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
(1)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和 8%的盐酸溶液。
我会让同学们思考为什么要选用这种浓度的溶液?
(2)用消毒牙签在自己漱净的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刮几下,把牙签上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上述载玻片上的液滴中涂抹几下。
(3)点燃酒精灯,将涂有口腔上皮细胞的载玻片烘干。
(二)水解
(1)在小烧杯中加入30ml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将烘干的载玻片放入小烧杯中。
(2)在大烧杯中加入30℃温水。
(3)将盛有盐酸和载玻片的小烧杯放在大烧杯中保温5分钟。
接下来我会让同学思考为什么要先加入盐酸?为什么把小烧杯放入到大烧杯中?
(三).冲洗涂片
用蒸馏水的缓水流冲洗载玻片10秒。
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用蒸馏水的缓水流冲洗?
(四)染色
(1)用吸水纸吸去载玻片上的水分。
(2)将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剂滴2滴在载玻片上,染色5分钟。
(3)吸去多余染色剂,盖上盖玻片。
(五)观察
(1)低倍镜观察:选择染色均匀、色泽浅的区域,移至视眼中央,将物象调节清晰。
(2)换用高倍镜观察:观察细胞核和细胞质的染色情况。
实验结束我会给同学时间研究和讨论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
之后,我由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讨论RNA与DNA有何区别,从而转入核酸的结构和功能的学习。
接着我会讲述核酸与蛋白质的区别,与蛋白质水解成氨基酸想比较得出核酸水解后也得到许多的核苷酸。
设疑:核苷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什么?转入核苷酸的学习。
关于核苷酸结构的具体教学,对照多媒体进行具体讲解。
一个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的含氮的碱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的。根据五碳糖的不同可以将核糖分为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
接着我会出示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的结构图片,引导学生看懂脱氧核糖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结构图解。(展示幻灯片4和5)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利用学生具有的化学知识,让学生看懂脱氧核糖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结构图解、DNA和RNA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图解,以及核苷酸长链的特点,为《遗传与进化》模块的学习奠定基础。
讲解完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的结构,接着转入组成DNA和RNA碱基种类的讨论,通过多媒体图片的比较让学生得出组成二者的碱基有所不同。
之后,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利用学生具有的化学知识和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参考脱氧核糖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结构图解,DNA和RNA的化学组成上的区别图,让同学列表比较DNA和RNA的区别,从而进一步巩固本堂课所学的知识。
最后再次设疑:由10个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一条DNA单链最多有多少种种类?通过师生互动,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得出“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虽然只有4种,但是如果数量不限,在连成长链时,排列顺序就是极其多样化,所储存的信息也就非常大”的结论。
3、归纳总结
最后对本堂的知识作一个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在头脑里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体系。
4、反馈运用
至此,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已基本完成,为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我会布置相应的检测练习,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迁移和升华。
五、说课综述
本节课充分利用多媒体现代教育手段支撑了整个教学过程,为学生创造了自我表现的舞台,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